大侠文学 > 科幻灵异 > 重生1994 > 第四百零六章 雄心勃勃的计划
  搬家,的确是一个脱贫的好办法。

  把家搬走,从一个贫瘠的地方搬到一个富裕的地方。

  果真是一劳永逸。

  可如此一来,真的是解决问题了吗?

  然而并没有,这只是投机取巧罢了。

  这种方式公平吗?不公平,对贫困户来说不公平,对人家其他地区的原住民来说,也不公平,凭什么把资源拿过来跟你们大家共享呢?

  更何况,故土难离,多少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穷也穷习惯了。

  穷也没见穷死几户人家。

  出去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吗?

  谁都不敢保证。

  简而言之,想要让老百姓真正的摆脱贫困,搬家是不可能的,只有就地发展,利用当地本应有的资源和现状,走出一条自富自强之路。

  这才是他们这些脱贫干部们应该去做的事情。

  这才是王道!

  自从就职南山镇镇长的第一天开始,陈浩然就发下宏愿,此生将以老百姓的脱贫任务为己任。

  南山镇一日不脱贫,自己便一日不离开!

  直到南山镇再无一个贫困户为止。

  为此,他不止一次放弃了升迁的机会,一待就是好多年。

  如若不然,以他的资历和学识,胜任一个副县长级别的位置,绰绰有余。

  然而,在陈浩然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把老百姓的脱贫视为第一要务。

  他曾经不止一次的找过许多企业家,商讨投资的事宜,放下身段,谦虚甚微,结果呢,到头来,所谓的投资,都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

  谁愿意把钱扔在一个看不见任何回报的地方呢?

  要路没路,要资源没资源。

  投资,不就等于把钱扔给老百姓们去花吗。

  要是这样的话,直接给大家发钱得了,还搞什么投资呢。

  陈浩然始终咽不下这口气,自己就不信了,就不信找不到一条让老百姓脱贫的致富之路!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叫叶国涛的人。

  他是第一个愿意明知道南山镇在没有任何矿产资源的前提下,真心来到南山镇考察的企业家。

  别管最后结果如何,但是,人家起码已经来了。

  至于煤矿的发现,在陈浩然看来,应该是好人有好报的结果。

  若不是叶国涛的善心感动了上天,岂能让他捡到煤矿这么大的便宜?

  再者说了,煤矿都藏在西坡沟多少年了,为什么数百年来,无一人发现呢?

  人家第一次来就找到了。

  这么多概率综合到一起,能说人家是凭运气的结果吗?

  显然不是。

  所以,在煤矿资源发现之后,南山镇瞬间从被动变为了投资主动。

  在内部投资会议小组上,甚至有成员干部提出,咱们向省厅申请专款资金,自己成立一家煤炭国企公司,自己发掘煤矿。

  如此一来,所有的利润都能装进自己腰包里。

  自给自足,自己发展。

  当南山镇有了自己的企业之后,就再也不用看企业家们的脸色了!

  这个想法固然是好,可陈浩然否决了这个提议。

  绝对不能自己搞,必须要招商引资。

  因为他不确定,所有人都能做到像自己这般两袖清风。

  万一被糖衣炮弹打倒了怎么办?

  各方面的风险必须全面考量。

  而报价比叶国涛高的企业家也不在少数,但陈浩然仍然是一个都没有要。

  原因很简单,他的要求就一个。

  投资煤矿必须要与就地扶贫捆绑到一起。

  这是不容分割。

  而众多的投机者只想拿到煤矿,并无扶贫念头,唯一的投资举动,恐怕就是修一条通往山外的公路。

  而这条公路,起点是煤矿产区,重点是高速公路。

  跟老百姓何干?

  所以,陈浩然毫不犹豫的直接拒绝。

  叶国涛给出的报价虽然不是很高,但却是一个非常实际的操作事项综合体。

  涵盖了围绕着煤矿产区为中心的老百姓发展的经济利益圈。

  同时还有果树种植、果汁酿造、水果罐头加工等一体化的实体工厂。

  这意味着什么?

  一旦南山镇有三分之一的山头进行开发,那便意味着南山镇将会成为第二个百果园!

  甚至比百果园还要大!

  山区的土质虽然不如百果园那里肥沃,但却管饱、量大!

  一旦开发完善之后,南山镇出产的水果,绝对会把整个北方的水果市场价格彻底打下来!

  龙兴集团依托百果园想要垄断东海省水果市场的计划将会彻底落空。

  看得出来,这是叶国涛谋划的一步大棋。

  由此可知,叶国涛的雄心勃勃!

  ;虽然我们是投资方,也给出了计划方案,但毕竟只是我们的一家之言,具体的情况评估,还是要你们这边说了算的,所以,我想听一听南山镇这边的意见。

  经过一番陈述解释之后。

  天海煤钢集团这边的发言人详细的向所有人解答了所有的投资问题和计划书方案的推进方式。

  因此,叶国涛才有此一问。

  陈浩然朝着一个年轻人看了一眼。

  这个年轻人看起来年纪不是很大的样子,应该才二十出头。

  身上的书卷气很浓,似乎是从校园里走出来没多久,如果没猜错的话,是一个自愿来山村扶贫的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当村官下基层,这种事情,大概从06年之后,才逐渐变多,成为一种常态化现象。

  而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大学生们的意向更多的是留在大城市里发展。

  成为城里人,是绝大多数大学生们的意愿。

  包括一部分有志向于走仕途的学生,也是倾向于留在城市单位里工作,虽然竞争可能非常激烈,但能够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而对比起大城市,九十年代的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没有自来水。没有电视机,甚至都没有信号。

  土坯房、旱厕、火炕。

  这些都可以忍受,最无法忍受的就是洗澡非常困难。

  以至于村里人绝大多数都是成天灰头土脸的状态。

  这也便是吴永亮仅在村里呆了一个晚上就想回家的主要原因所在。

  因此,能在这个时间点,还有大学生主动愿意下乡,实属不多见。【本章节首发大侠文学,请记住网址(https://Www.daxi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