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文学 > 穿越小说 > 大宋铁甲军 > 第262章 娶媳妇和种红薯
  “好的,团练大人放心,我们一定办好,这么好的东西只要靠水的地都装上。”壮丁们说。

  “好,各村都有木匠,各村都有能人,你们自己装,自己用,自己收益,尽量把粮食生产搞上去,大家的生活质量也就提高了。回去了多多宣传,房前屋后的空地也别闲着,种几棵南瓜,种几棵豆角。家里的圈舍也都别空着,养几只羊,养几头猪,把一切能利用的都利用起来,把一切能发挥的都发挥出来,咱们的目的是吃饱穿暖。”柴林说。

  刘家村的负责人说:“今年村里光桑树就种了五十亩一万多棵,房前屋后种的都是南瓜、青菜、豆角,另外还有发展几十户都养了二十只以上的小鸡。”

  柴林对于农村的策略就是把农村的小农经济发展到极致,哪怕是锅盖子大的一片空地也得种几棵青菜出来。

  众人非常的感动,水杆子这种简单的东西,虽然很常见,但是许多百姓并没有装,还是采用全人力的打水,比较费力,水杆子虽然是个最简单的杠杆机械,但是能节省很大的力气,提高打水效率。

  “好,今天就到这里了,王家沟的负责人留下,其他人都散了。”柴林说。

  大家都散了,临走前羡慕的看着王家沟的人,这应该是要给王家沟分马了,分马之前要详细考察农户,并非随便分的。

  王家沟的负责人和牛马商行的人去商议事情了,代养马匹是大事,不是所有的农户都适合养马的。比如家庄没有壮劳力的,为人比较懒散的,没有任何经济基础的,让他们养了马那完全是累赘。

  最近蓝家从大辽国运回来了八百匹铁蹄马,小母马不高,一米二五左右的肩高,但是身体强壮结实,平均都是六百斤靠上的体重,马蹄虽然小,但是非常的坚硬,完全可以不钉马掌。

  柴林从铁矿场附近新建造了两个马场,这一带村落很少,有大量的空地可以供马匹自由的奔跑。从辽国草原购买的马进行了分类,一级马自己留到了马场,培养军马用。其他的马匹就交给大商行,分发给农户,农户马匹到手,前三胎要生产小马驹,到第四胎就可以生产骡子了,主要是骡子不能生产,所以必须保证足够的基础马群之后才可以生产骡子。

  整个沧州全员动员,各衙门一起发力,经过吃货们七八天的努力,沧州的蝗灾被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蝗灾一没,各大饭店发现坏了,来问题了。

  蚂蚱不够吃了,只能减量供应,不再外卖,仅供堂食。

  苏知府书房,苏灿一边吃着西瓜,一边批阅公文,好不惬意。

  “老秦,这几天吃饭怎么没有油炸蚂蚱了。”苏灿问。

  秦师爷说:“现在蝗灾已经下去了,蚂蚱比较难捉。柴庄主担心会有人养殖蚂蚱来供应市场,所以就不再收购蚂蚱了。这些养殖的蚂蚱一旦管理不好逃出去,那就会酿成大祸。”

  苏灿点点头:“有道理,只要有利润那就有人冒险。老秦拟制个府衙令发下去,所有收购蚂蚱的酒楼,蚂蚱的收购价格不得高于一文钱,凡是敢抬价收购的一律重罚。不过吃蚂蚱是个个灭害虫的好习惯,还是得保留,鼓励大家自己抓了自己吃,不要销售。”

  秦师爷说:“好的,还是苏大人想的周到。还有月余就要收夏粮小麦了,大人又得检查各衙门部署麦收工作了。”

  苏灿叹了口气,说:“不当官想当官,当了官才发现天天都是事情。一年一度的麦收,这可是大事,通知所有捕快去田间地头巡逻,防火防盗。”

  秦师爷说:“今年虽然春旱但是后来还是下了几场好雨,蝗灾又除,丰收在望,我就这就去草拟政令。”

  秦师爷说完要回书房草拟文书去,苏灿说:“秦师爷稍等,这次灭蝗,柴林功劳很大,听说那醉仙楼光拉去喂鸡的蝗虫都有上万斤,给朝廷上表又不能给柴林表功,从府库里拿一千两银子,算是给他的奖励。”

  秦师爷说:“好,我下午就去办了。是该奖励一下。”

  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没有农药大规模应用,灭蝗虫那可是天大的功劳。唐代姚崇就曾经因为灭蝗虫立下了大功劳,这次沧州发动上百万人灭蝗,保住了夏粮的丰收,可以说是天大的功劳。苏知府自然得给朝廷上表大书特书一翻,这功劳当然都是苏大人的,至于柴林身份特殊,连提都没提。

  至于朝廷的奖励,柴林还真没在乎。

  今天一大早,军营出过早操柴林就出了,来到东村规划的五十亩红薯地。老梁、还有几五十几个精干的庄丁都在等着呢。

  昨晚上从红薯苗大棚,拔了有六万多棵红薯苗,一百棵一把整齐的放着。

  老梁还有几点担心的,一来是选地,这五十亩红薯地全是沙土地,地力差,好在用了不少的马粪,老梁担心产量不行。第二点,老梁担心的这红薯苗,拔出来的红薯苗长了也就一拃多,而且没有根系。

  柴林一看,还是很满意的。

  “不错,不错,老梁工作很到位,耕地耕的很到位,陇起的高,会结大红薯。”柴林说。

  老梁拿过红薯苗,说:“庄主,我很担心啊,这苗都没有根系,成活怎么样还是未知数。”

  柴林笑道:“老梁无需担忧,红薯苗就这样,不用根。等这红薯长起来后,可以修剪枝条种麦茬红薯,卖茬红薯才是留种的。来,大家开始,咱们种稀点,好多长秧子,一尺一棵。”

  柴林脱了靴子,拿着锄头示范,在陇上刨坑,不用深,也就是十几厘米,前几天刚刚耕的地,很疏松,很好挖。

  “挖坑之后用手指拿着把苗插好,大家看我的手法,直着插能结大红薯,一块二三斤重。斜着插呢,结的红薯块数多,但是个头小。”壮丁们在旁边认真听着,老梁还做了笔记,毕竟是他负责这些工作,柴林不过是偶尔指导一下。

  “咱们现在种的这叫春薯,是不能用来留种的,所以要直着种,产量高。等麦茬红薯的时候就要斜着种了,结出小红薯来方便留种。”

  大家认真听讲,技术很简单,挖坑、插苗、加入饼肥、坑里浇水,水耗尽后埋土压实。

  由于没有化肥,耕地的时候加入了马粪,但是柴林考虑还不够。一亩用五六十斤饼肥,也就是豆饼。

  就这工序很简单,三个人或者四个人一组,壮丁们一学上手干了,哪个干错了柴林和老梁就在旁边指导纠正。

  一亩地用苗三千多棵,六万苗看着挺多,但是也只种了二十亩地,等红薯苗圃里生长一段时间,再种个几十亩应该是没问题的。

  典正南见柴林一直笑呵呵的,说:“哥哥,我看你种个红薯比娶媳妇都高兴啊。”

  柴林说:“这就是你不懂了,娶媳妇那是我个人的事,虽然娶媳妇很重要,但是毕竟影响不大。这红薯则不然,天下的大事。一亩红薯精耕细作之下亩产六千斤没问题,最主要的是抗旱、耐涝、适应性强,能让咱们中原再也不会出现大规模饿死人的情况,这是天下大事。今天所有参与种红薯的人都记在村志里,将来流传后世。”

  典正南本来在旁边看着呢,听见柴林如此说,最不喜欢干农活的他也来地里种几颗红薯,也想着流传后世。

  老梁说:“土豆已经种了,不过土豆太费种子了,两千五百斤只种了八亩地。就差玉米,再等半月也给种了,最近气温升高的快。我提议啊,咱们为玉米、红薯、土豆建庙立碑,让所有后世种植的农户都感恩咱家庄主数万里辛苦寻种的功劳。”【本章节首发大侠文学,请记住网址(https://Www.daxi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