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文学 > 科幻灵异 > 人在监狱:为了出狱研发机甲 > 第216章 做个大的
  第二天,机甲改造完成。

  试验场内,刘永川抓着剑柄,深吸一口气,摁下了剑柄的开关。

  瞬间,从剑柄前方喷射出两米长的剑身。

  “帅!”

  王嵩文兴奋的喊了一声,浑身充满了科幻气息的机甲,配上激光剑,简直帅到没朋友。

  至于其他人,也是一脸羡慕的表情。

  眼前的机甲,符合男人对机甲的一切幻想。

  一转眼,五秒钟过去。

  共用机甲电量的激光剑,再也不是五秒真男人的样子货。

  “别傻站着啊,动起来,试一试威力如何。”周扬大声喊道。

  刘永川点点头,提着激光剑冲出。

  试验场内,摆满了硅胶假人,机甲快速靠近一个硅胶假人,一剑劈下。

  噗嗤一声。

  就好像热刀切黄油一样,激光剑从上而下,把硅胶假人劈成了两半。

  可以清晰的看到,硅胶假人被切割的边缘一片焦黑,剑身掠过的位置,硅胶体被完全的蒸发。

  激光剑的主要杀伤威力和激光枪一样,是靠等离子体的超高温度,可以让接触到的物体瞬间蒸发。

  刘永川又冲向了一个木桩,一剑横扫,木桩也好像豆腐做的一样,被直接切割成两半。

  而且木桩瞬间燃烧起了大火。

  接下来就是金属。

  试验场内,摆放了一个铸铁锭,刘永川一剑劈下,跟之前一样的效果,剑身掠过之处,金属瞬间汽化蒸发。

  而接触的边缘处,也是瞬间变得通红,融化成了铁水。

  “不错啊。”

  陈乔易眼前一亮,道:“这要是面对一辆坦克,一剑下去就报废了。”

  众人也纷纷点头。

  周扬也是暗暗点头。

  之前机甲使用冷兵器,一样也可以剑劈坦克装甲车什么的,但是想要有那样的威力,纯粹靠机甲本身爆发出强大的力量,再加上冷兵器的锋利。

  而激光剑就不一样了,根本不用机甲使用太多的力量,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然后是混凝土墙。

  刘永川一剑劈下,轰隆一声,混凝土墙壁直接炸裂。

  混凝土虽然防火阻燃,但是却不耐高温,高温下会膨胀开裂。

  之后,刘永川在试验场内就好像开了无双一样,挥舞激光剑,所过之处一片狼藉。

  剑锋所指,没有一合之敌。

  不过爽的厉害,不到十分钟,刘永川就慌忙停了下来,连忙关闭了激光剑。

  没电了!

  众人纷纷鼓掌。

  而周扬则是忍不住叹气。

  能源啊!

  能源,真的就是科技的根本,一切科技,都是对能源的运用。

  机甲这玩意儿,使用电池,终归还是个大玩具,还是核能,无限的能源,才能让机甲真正变成杀戮机器。

  接下来,又试验激光枪,不过机甲用的就不是之前周扬看的那种,普通人使用的激光步枪了,就是一门激光炮。

  长约一米七,足有树干粗细,是专门为机甲设计的激光枪。

  这玩意儿威力就大了,一炮轰过去,两米多厚的铁块都能轰个对穿。

  但关键还是电量。

  以机甲自身的电量,哪怕是带上电池仓,也无法满足这激光炮的使用。

  “可控核聚变的小型化啊。”

  周扬长叹。

  能量的限制,已经有些束缚科技的发展了。

  如果现在就研制出方舟反应炉,那什么激光炮,立马就能研制出来,然后安装在各种载具上。

  但是小型化太过困难了,许晋东的团队已经很努力了,前不久,已经成功的把燧人氏缩小到了直径二十米。

  缩小了接近一半儿。

  但是距离周扬想要的小型化,还有巨大的差距。

  周扬觉得,真要做到钢铁侠方舟反应炉那种地步,可能要一年的时间。

  “先生,既然做小比较困难,为何不做个大的呢。”伏羲突然说道。

  而后,伏羲一挥手,面前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机甲。

  周扬一愣:“这个好像是电影环太平洋里的危险流浪者吧。”

  “没错!”

  伏羲点头,道:“我计算过了,以我们现在的技术储备,以核能为能源的人形机甲无法制造,但是像这种近百米的大家伙,反而可以制造出来。”

  周扬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的确,科技产品,往往都是越小越困难。

  就像手机,你要做成大哥大那么大的,直接给你装一排酷睿十代芯片,性能能够秒杀所有手机。

  想在极小的空间内,做出拥有超强性能的东西,难度才几何级的提升。

  东西大了,就不需要太过精密。

  性能不够,那就数量来凑。

  伏羲道:“我分析过了,制造这么大的机甲,难度有几点,第一就是能源,需要足够强大的能量才能驱动这么大的机甲,而如果寻常的反应堆,辐射大,体积同样大,一旦在战斗中泄露,会产生不可预料的可怕后果。”

  “而这些缺陷,在可控核聚变上没有任何问题,因为燧人氏采用的是冷聚变,聚变过程不产生核辐射,废料也可以直接进行处理,并且能量输出更大,安全还可靠。”

  “然后就是材料,这么大的机甲,自重就超过上千吨,如果没有超强的金属,连站立都无法做到,但是我们拥有高强度结晶钢,这种材料,完全可以支撑这种级别的机甲。”

  “第三,就是神经接入模式,电影里,是神经同步方式,这种方式,我觉得和虚拟现实技术有共通之处,而且我们已经完成了脑电波接入,完全可以做到电影中的地步。”

  “电影里,还有一个概念,就是以人类的精神,驱动如此巨大的机甲,所需要承受的神经压力将会非常大,这种理论我不知道是否正确,因为没有做过实验,但我的推测是,应该是错误的。”

  “人类大脑的神经元数量多的惊人,而这种机甲运转起来,虽然要驱动很多系统同时运行,但任何动作,其实都可以转化成相对应的电子信号,而后进行整合,变成一个相对简单的信号,方便人类来处理。”

  “再者言,我们还有人工智能,可以以人工智能为中间体,负责把驾驶员简单的信号转化为复杂的指令,驱动机甲的各个部分来运动。”【本章节首发大侠文学,请记住网址(https://Www.daxi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