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文学 > 穿越小说 > 史事讲将 > 第115章 说客官吏——伊籍
  伊籍,字机伯,兖州山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吏。少时依附同邑人镇南将军荆州牧刘表。刘备在荆州时,伊籍常与之往来。刘表死后,伊籍随刘备南渡江,从入益州。益州既定,伊籍为左将军从事中郎,其见待仅亚于简雍、孙干等。后奉遣出使于东吴,孙权闻其才辩,欲以辞逆加折服。于是伊籍入拜时,孙权道:「要侍奉无道之君,先生辛劳吗?」伊籍立便对道:「一拜一起而已,不足为劳。」伊籍之机捷,皆如此类,孙权甚异其才。伊籍后迁昭文将军,与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共造蜀科;蜀科之制,由此五人所制。此外,伊籍擅长辩论,有急才。

  伊籍擅长辩论,有急才。如曾出使吴国,孙权听说他的辩才,想在言谈间挫败他,伊籍拜见孙权,孙权问:“劳事无道之君乎?”伊籍立即回答:“一拜一起,未足为劳。”孙权也为其辩才而感到非常惊奇。三国演义载伊籍向刘备通风报信,让刘备幸免于难。

  关于蜀科制定的时间,可以首先确定两个时间点:一,建安十九年夏,刘备定成都;二,建安二十五年,法正死。蜀科的开始制定,在此之间。其次需要确定的一个时间点是,伊籍何时迁昭文将军。根据《三国志·伊籍传》记载,升官之前伊籍出使江东,“籍适入拜,权曰:‘劳事无道之君乎?’”孙权称刘备为无道之君,说明当时两人正在交恶。而刘备、孙权交恶,在建安二十年。年底,刘备“使使求和”。伊籍出使江东,很可能就是这次。因此,可以确定伊籍迁昭文将军至早在建安二十一年。

  另外还有两个因素可以参考:一,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称汉中王,蜀汉官员升官多在此时;二,制蜀科的五人,除伊籍外其余都先后当过尚书令或曾录尚书事。由此可见,另外四人参与制定蜀科可能是先后加入而非一起参与的。譬如,李严在章武二年之前一直担任犍为太守,还在任内平定辖区的叛乱,很难想象他在此期间能够参与蜀科的制定。所以,蜀科的开始制定极有可能是法正担任尚书令,即建安二十四年之后的事情。而制定完成,则可能是在章武二年李严担任尚书令之后。

  因此,可以大致推定:蜀科开始制定的时间,大约是建安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之间,极有可能在建安二十四年,而制定结束,则可能在章武二年以后。【本章节首发大侠文学,请记住网址(https://Www.daxi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