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文学 > 穿越小说 > 史事讲将 > 第677章 洪武武将——陈兆先 韩政 毛骐等
  陈兆先,元末明初将领,陈野先从子。郭天叙、张天祐率军进攻集庆,由于民兵统领陈野先叛变,郭天叙、张天佑两人战死。不久,陈野先亦被民兵所杀。陈野先死后,其子陈兆先纠集先父余部残兵屯驻方山。与元将蛮子海牙成犄角之势,以窥太平。翌年,朱元璋率诸将再次挥师进击集庆,陈兆先率部众对垒。朱元璋擒获陈兆先,收降其部众3万余人。太祖以其兵备宿卫。感帝大度,效死力,后在鄱阳湖之战中战死,追赠颍上郡侯。

  韩政,睢人。尝为义兵元帅,帅众归太祖,授江淮行省平章政事。李济据濠州,名为张士诚守,实观望。太祖使右相国李善长以书招之,不报。太祖叹曰:“濠,吾家也,济如此,我有国无家可乎!“乃命政帅指挥顾时以云梯炮石四面攻濠。济度不能支,始出降。政归济于应天。太祖大悦,以时守濠州。

  郭镇,开国初功臣武定侯郭英之子,卒,赠营国武襄公。伯父子兴亦以开国公封巩昌侯,追封陕国宣武公。姑高庙妃,二女弟为辽、郢二王妃。镇以勋戚子弟,姿貌洁修,仪止详谨,朝谒之际,太祖属目。洪武己巳,选尚永嘉公主,时年甫十七。郭镇好学,工诗,熟于礼度。每命练兵总事,恭勤不懈。帝即位,命赏辽东兵,事竣,还,中途疾作,至今不能朝。帝令医治,勿痊,卒于赐第。辍朝三日,殓葬皆遣官赐祭,诸王亦遣祭奠。定襄伯登者,镇侄也,国朝一门为公侯驸马伯者,惟郭氏云。以中军都督府事宋晟充总兵官,镇守甘肃。

  毛骐,安徽定远人,字国祥,与王濂同里。太祖自濠引兵趋定远,骐扶县令出降。太祖喜,留与饮食,筹兵事,悉当意。取滁州,擢总管府经历。典仓廪,兼掌晨昏历,稽将帅之失伍者。从渡江,擢兵省郎中。是时太祖左右惟善长及骐,文书机密,皆两人协赞。寻授参议官。征婺州,命权理中书省事,委以心膂。俄病卒,太祖亲为文哭之,临视其葬。子骧,管军千户,积功擢亲军指挥佥事。从定中原,进指挥使。滕州段士雄反,骧讨平之。捕倭浙东,斩获多,擢都督佥事,见亲任,尝掌锦衣卫事,典诏狱。后坐胡惟庸党死。

  邓镇,宁河王邓愈子,虹人。初嗣卫国公,改封申国公,以征南副将军平永新龙泉山寇。再出塞,有功。其妻,韩国公李善长外孙也,善长败,坐奸党诛。

  赵庸,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庐州人,明初军事人物。赵仲中弟。其早年和兄赵仲中镇守水寨屯兵巢湖,后归顺朱元璋。后升为参知政事,与俞通海、廖永忠等人进攻康郎山,后占领武昌、庐州、安丰、淮东、海安、泰州,升任中书左丞,进攻山东。兼任太子副詹事,后随大军攻破河南、河北、山西、陕西。跟随常遇春北追元帝。后与李文忠攻庆阳、应昌。功劳本最大,但因在应昌私纳奴婢,不得封公,则为南雄侯。此后,平定福建、广东叛乱,斩首八千余人。与燕王朱棣出古北口,招降乃儿不花。后因胡惟庸案受牵连而被杀。

  孟善,字伯侯,享年69岁,武定府海丰县孝理村人。元末明初,元朝时在山东枢密院任职。朱元璋起兵,他叛元归降,跟随朱家父兄南征北战,屡建功勋,是明朝开国的功臣。朱元璋驾崩,燕王朱棣造反,他又随燕王起兵。在保卫河北保定一战中,他以几千人马战胜了数万政府军,晋升左军都督。朱棣获全国胜利后,他被封为保定侯,食禄1200石,赐世袭铁券,世代免除死罪。先代保定侯孟善自永乐元年起镇守辽东,七年召还时已经是须眉皓白,只因为这一条,在孟善去世之后,他对孟家可以说得上是恩宠有加。以庶子得封护卫指挥的,在一干侯爵子弟中,也只有孟贤这么一个。

  谢赐荣,号古峰,沂州人。性刚毅、臂力超人,少时从伯兄习兵法,精通军事韬略。朱元璋在江南期间,地方豪杰归心,百姓拥护,谢赐荣率领数十骑到江苏投奔朱元璋部,并献《太平十策》,朱元璋十分欣赏此策,召见对话时发现他很有军事才能,倍加器重,遂命他为典宿卫。

  谢赐荣跟随朱元璋攻打常州、宁国、马驼沙,后来又取池州、金华等地,因作战智勇兼备,战功卓著,提升为指挥同知。继而北拔安庆、江州,破陈友谅部,夺取武昌后,以军功再升为指挥使,后来跟从副将军常遇春取赣州、南雄、南安,跟随大将军徐达攻战张士诚部。因屡建军功,被擢升为游击将军左翼都督。

  北伐结束,辽东初定,明太祖命他到辽东与辽东镇军刘江协力安抚辽东军民,解除辽东人民的不安,使辽东人民诚服明朝,与朝廷和睦相处。同时,他又在辽东发起屯垦,开荒种粮,免去从中原运输军粮之累。朱元璋见辽东局势安定,全国太平统一,遂召谢赐荣回京领原职。明太祖性颇猜忌,不放心习武之人,表露出“开国功臣鲜得全者”迹象,谢赐荣心有疑虑,遂请求回乡省亲扫墓,翌年病逝于家,终年54岁。

  胡美,原名廷瑞,为避朱元璋字,改名美,沔阳人,明初将领。最早为陈友谅效力,任江西行省丞相,守卫龙兴,朱元璋攻下江州,派人招降胡美,胡美派郑仁杰请降,但要求不要解散其部队,朱元璋最初为难,后刘基暗示,朱元璋修书解释。最后胡美率众请降,朱元璋仍让其担任旧职,胡美投降后,其下属康泰、祝宗仍然不降,并反叛攻陷洪都。徐达平叛,朱元璋因康泰是胡美外甥,不予诛杀。

  此后胡美攻下武昌,并与徐达等人攻下淮东,进攻张士诚,接连攻下湖州、平江、无锡等地,招降莫天佑。后为征南将军,攻入福建,接连攻下杉关、光泽、邵武、建阳、建宁、福州、延平、兴化,后留守福建,之后召还。后任中书平章、同知詹事院事,封豫章侯、临川侯。之后因胡惟庸案,以借其长女为贵妃之便,与女婿秽乱宫禁之罪被赐自尽,其女婿也被处以死刑。

  汪兴祖,巢人,张德胜养子,明朝初期军事人物。汪兴祖跟随朱元璋攻破安庆、江州、南昌等地,大败张士诚部队,后在泾江口击败陈友谅部队,升任湖广行省参政。跟随大军平定武昌、庐州,升任大都督府佥事。跟徐达下淮东、浙西等地,升任同知大都督府事,后大军北征,攻破徐州等地,招降元参政陈璧五万余人。后孔子五十六世孙孔希举亲临军营,汪兴祖重礼招待,后兖东各县知道此事后,纷纷投靠明军,于是顺利拿下济宁、济南。

  汪兴祖以都督兼右率府使身份,进攻乐安,攻克汴梁、洛阳等地,后跟随徐达进攻德州、元大都,之后攻下永平、大同等地,任晋王武傅,兼山西行都督府佥事,后与傅友德进攻四川时候中飞石身亡,享年三十有四。后封东胜侯。

  缪大亨,定远人。最初纠集义兵为元攻打濠州,没有攻克,元兵溃败,大亨独自带领二万人和张知院屯驻横涧山,固守了一个多月,太祖用计夜袭了他的营地,被攻破,大亨和他的儿子没有逃走。第二天天亮,他又收集散兵,列阵以待。太祖派他的叔叔缪贞前去谕降,并命令他带领所属部队从征。自此,他为太祖多次立功,提升为元帅。大亨领兵攻占了扬州,降服了青军元帅张明鉴。

  华高,安徽和州人,明朝军事将领。早年与俞通海等人率领巢湖水师归顺朱元璋,后随军攻破太平,后攻破采石、方山、集庆、镇江,升任秦淮翼元帅,与邓愈进攻广德,并攻破。攻破常州,任佥行枢密院事,击败陈友谅,援助长兴、攻破武昌、淮东等地,升任行省平章政事。封广德侯,由于生病,死于琼州,赠巢国公,谥武庄。

  茅成,定远人,元末明初著名将领。在和州跟随朱元璋部队,为常遇春麾下,攻破太平时候,授万户,跟随大军平定常州、宁国、衢州、金华,升任太平兴国翼元帅。攻破安庆、援助安丰、攻占武昌,升任指挥副使,此后攻占赣州、安陆、襄阳、泰州,皆有功。后跟随徐达进攻平江,焚烧张士诚船,在攻打苏州娄门时候,与张士诚部队短兵相接战死,赠东海郡公,祀功臣庙。

  毛骧,明朝第一任锦衣卫指挥使,为朱元璋在调查胡惟庸案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蒋瓛,明朝锦衣卫都指挥使。毛骧因胡惟庸案牵连入狱,蒋瓛后掌管锦衣卫,参与审判监狱事务。锦衣卫指挥蒋瓛告蓝玉谋反,牵连到十三侯、二伯,连坐族诛达一万五千人,把打天下的将军几乎一网打尽,此时又颁布《逆臣录》,诏示一公、十三侯、二伯。另外武侠小说《玄门八脉》中,在结合历史的基础上加以虚构,也塑造有此人,武功高强心狠手辣,贪图名利不择手段,是锦衣卫名副其实的第一高手。

  唐胜宗,濠州人,元末明初著名大将、明朝开国军事将领,被封延安侯。早期就归附朱元璋打天下,屡立战功,封为延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因擅驰驿骑,被削去爵位,降职为指挥,因是胡惟庸同党而被杀,削去了爵位。

  赵庸,明初军事人物,赵仲中弟,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庐州人。早年和兄赵仲中镇守水寨屯兵巢湖,后归顺朱元璋,升为参知政事。与俞通海、廖永忠等人进攻康郎山,占领武昌、庐州、安丰、淮东、海安、泰州,升任中书左丞,进攻山东。任太子副詹事,后随大军攻破河南、河北、山西、陕西,跟随常遇春北追元帝。功劳本最大,但因在应昌私纳奴婢,不得封公,则为南雄侯,此后,平定福建、广东叛乱,斩首八千余人,与燕王朱棣出古北口,招降乃儿不花,后因胡惟庸案受牵连而被杀。

  杨璟,安徽合肥人,明初将领。早年归顺朱元璋到集庆,后攻下常州,任亲军副都指挥使,到婺州等地,升任湖广行省参政,镇守江陵。进攻湖南,升任行省平章政事,与周德兴、张彬等将领攻入广西,进攻永州、靖江,平定广西。随汤和、徐达攻入山西,封营阳侯。洪武十五年诈死,追封芮国公,谥武信,8年后复出,随燕王朱棣靖难南征,战死于灵璧,追封为璟国公。

  胡惟庸以结党谋逆罪被诛,同案株连一公、二十一侯,先后诛戮三万余人,当时远在北平的杨璟也被列为胡党,太祖下令燕王朱棣就近诛杀杨璟、灭其三族。朱棣接到父皇的旨意后,便与姚广孝密谋,他们深知杨璟乃忠勇之士,如今身陷谋逆之罪,实属无辜,若能设法将其全活下来,今后必有大用,于是便由姚广孝亲自出面,说服其追随燕王共成大事,姚广孝亲自为杨璟设谋诈死。

  杨璟返回北平,然后随靖难大军一路南征,在决定双方胜负的灵璧大战中,杨璟挺身护驾,为救燕王而舍命捐身,以此报了燕王的活命全家之恩。朱棣继位,追封杨璟为璟国公,将他的生前履历及往事前功一概抹去,并在实录、史籍中均不作任何记载。至于杨璟一族,亦深知凡参与谋权夺位的臣子,在新天子得势之后大都难免灭口诛族之祸,故也心照不宣,将错就错,凡涉及杨璟身世的地方,一律削方就圆。

  黄彬,江夏人,明朝将领。初从欧普祥起义,后劝普祥归降朱元璋,授江西行省参政,普祥死,领其众,从常遇春征赣州,定江西,进江淮行省中书左丞,封宜春侯,后坐胡惟庸党死。

  胡观,字明远,安徽凤阳人,明都指挥佥事。幼时随曾祖父迁居万全右卫,“土木之变”前后,曾随杨洪镇守芦沟、紫荆等地,屡有战功。智擒喜宁时,曾力歼敌方首领火力、火孙。

  何文辉,字德明,滁人,明朝开国大将,明太祖朱元璋的义子,赐姓“朱”。曾参与平定江西、福建、陕西、四川。何文辉任天宁翼元帅,镇守宁国,后提升为江西行省参政,收复江西,征讨邓仲廉,援助安福,赶走饶鼎臣,平定山尖寨,跟从徐达攻取淮东,攻下平江。

  明太祖赐给他纹绮,晋升他为行省左丞,并让他恢复了他的原姓。任征南副将军,与平章胡美一起,从江西进攻福建,度过杉关,进入光泽,攻战于邵武、建阳,直趋建宁。元朝同佥达里麻、参政陈子琦闭门拒守。文辉和胡美环城攻打,过了十天,达里麻支撑不住,夜晚潜入何文辉的军营乞降。第二天早晨,总管翟也先不花也率部向何文辉投降,胡美对他们两人不听他的话十分恼火,准备屠城。何文辉飞马提醒胡美:“我和你一同受命到此,只是为了安定百姓,现元将既然已经投降,又何必因私忿而杀人。”胡美于是停止了此举。军队入城,秋毫无犯。汀州、泉州听说此事,都相继前来归附。

  明太祖亲临汴梁,召何文辉随从,任命为河南卫指挥使,跟从大将军攻取陕西,留守潼关。又跟从傅友德平定四川,赐予金币,留守成都。何文辉号令严明,军民都称颂他的功德,太祖曾称赞他的谋略威望,晋升为大都督府同知。率山东兵跟从李文忠出师应昌,第二年移镇北平,李文忠北征,何文辉督兵巡视居庸关,因病被召回,六月去世,年仅三十六岁。明太祖派官营葬于滁州东沙河上,抚恤赐赏甚多,儿子何环,任成都护卫指挥使,征迤北阵亡。【本章节首发大侠文学,请记住网址(https://Www.daxi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