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文学 > 其他小说 > > 卷五 跃在渊 784【朱洪武再世?】
  “陛下镇国公(费如鹤)府外每日投帖拜访者多。但俱为商贾所遣未有朝廷官员参与。镇国公……闭门谢客其实根本没住家里躲到保国公(费纯)府上。如今欲见镇国公的商贾都跑去东郊马场了。加之太子也在马场现身昨日马场竟有五千多人买票入内。”

  “朕知道了退下吧不必再监视。”

  赵瀚很少监视大臣的行踪他派人盯着费如鹤纯粹是想知道这位儿时伙伴会怎么做。

  事实证明费如鹤非常聪明。

  费如鹤知道自己常驻北方想做草原生意的商人肯定会跑来拜访套近乎。他懒得搭理干脆不住自家。住的地方也很有趣居然直接住在费纯家里。

  这在表达什么?

  第一我虽然让族兄做生意但一切合法经营捞钱也遵守朝廷法度不会收受其他商贾的贿赂。

  第二我不勾结朝中大臣甚至不跟大臣们打交道。但我却是念旧的我跟费纯的关系不用避嫌我相信皇帝陛下不会猜疑。我把费纯当老朋友也肯定会把皇帝陛下当故交。

  真正让赵瀚哭笑不得的是满朝文武大臣居然没一个敢主动拜访费如鹤。

  徐颖对江苏官场的大清洗接着又是全国范围内清田越来越多的地方官员被抓偶尔还会牵扯出朝中大臣。这一系列操作把京官们都吓坏了感觉赵瀚要玩朱元璋那套哪里还敢公开跟费如鹤见面?

  毕竟费如鹤不仅是镇国公不仅是都督府的左都督还是当朝太子的舅父!

  跟镇国公走得太近万一引起皇帝猜忌咋办?

  不再管费如鹤的事情赵瀚翻开一份奏章只看开头就生气了:“我有那么吓人吗?堂堂工部尚书竟然吓得要辞职归乡!”

  正在埋头写起居注的丁世经心里嘀咕道:何止吓人朝堂内外都快被吓死了。

  ……

  李宅。

  李日宣对赶来拜访的杨钟埋怨:“这种时候你怎还敢来我这里?当心被黑衣卫盯上!”

  杨钟说道:“黑衣卫已经改为国安院了从来不监视大臣。”

  李日宣屏退左右把杨钟带进书房低声说:“你怎知陛下不监视大臣说不定今日你我见面就已经落入了黑衣卫的视线!陛下要做朱洪武黑衣卫就是锦衣卫!”

  “晦伯公多虑了”杨钟问道“听说晦伯公上疏请求致仕?这好好的工部尚书怎就不做了?”

  李日宣说道:“浙江刚查出贪腐大案我以前做过浙江左布政使。这次的大案犯事那个浙江吏厅厅正就是我当初在浙江重用过的。这厮胆大包天竟然买官卖官简直老寿星吃砒霜是活得不耐烦了!我重用的老部下出了这么大事情我哪里还有脸做官?哪里还有胆子做官?”

  各省的吏选部门除了负责考评全省官员政绩之外还有权力任用省内的杂官有权力任用省府的各级吏员。

  说实话赵瀚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才登基称帝十一年就有官员敢大规模买卖官职!

  具体操作为:给浙江吏厅主官送银子该官员的省内考核就能评为优良。而中央吏部一般不会推翻这种政绩评定该官员接下来必然升迁更容易。这属于政绩造假在变相的卖官。直接卖官就更方便省内的杂官和吏员浙江吏厅可以在职权范围内搞定。

  此次的浙江卖官大案居然是被清田给牵扯出的。

  一个因为成绩太烂没拿到毕业证的中学肄业生以小学文凭报考县衙吏员凭借裙带关系还真考上了。因为家里有钱这货开始砸银子次次都考评优异迅速升为四等吏。接着又去砸银子调到钱塘县做户科科长掌管着全县的户籍和田册。

  浙江省的清田行动在钱塘县、仁和县首先展开两个县的田政简直一塌糊涂。

  钱塘县户科科长被抓一番审问之下买官升迁的事情暴露。顺藤摸瓜逐级调查竟然查到浙江吏厅厅正浙江的吏选衙门主官带头乱来。上行下效浙江全省的官吏考核、升迁都有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

  “浙江就要跟江苏一样被督察院杀得人头滚滚了。我主政浙江好几年闹出这么大事早早辞官还能落得个体面。”李日宣说道。

  杨钟劝说道:“晦伯公清廉天下谁人不知?就算追究起来也顶多是识人不明、用人不当真真就没有辞官的必要。”

  李日宣摇头:“我意已决。三请三辞之下陛下肯定同意。”

  杨钟难以再劝只能叹息着离开。

  ……

  翰林院。

  年年患病卧床的张溥熬了十年还没死。

  张溥跟钱谦益两人之前还想着进阁部做官随后又想着给太子当老师。现在希望全部破灭他们反而豁达起来留在翰林院尽心尽力编撰《明史》。

  钱谦益幸灾乐祸道:“两党相争还没真的争起来就被陛下搞得两败俱伤。喻士钦闭门谢客似不想再做党魁;李日宣更有趣直接就上疏请辞了。两个傻子一开始就不清醒在开国皇帝面前还想结党?”

  张溥说道:“是这次清理官场和田亩搞得实在太厉害。他们两人的党羽陆陆续续被抓了不少哪里还敢在京城上蹿下跳?当今圣上果然是朱洪武再世。再这么下去真得如明初那样让官员带着镣铐办公了。”

  “那倒不至于”钱谦益笑着说“元末明初读书人不多官员自不够用。朱洪武定的律法又严苛官员动辄得罪这才让犯官带枷坐衙。大明养士三百年天下厉行教化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读书人却遍地都是。如今哪里会缺官?便把地方官都杀一遍也有足够官吏补上空缺。”

  张溥突然心生感慨:“崇祯要是有今上的气魄大明又怎会亡得那么快。唉!”

  距离产生美时间也能过滤一切缺点。

  当初骂崇祯骂得最狠的就是张溥把崇祯描述为刚愎自用的独夫。这才过去多少年居然又开始怀念崇祯了打心眼儿里为崇祯感到惋惜。

  钱谦益说道:“不是崇祯没气魄是大明官场烂到根了。东林党身上有太多旧账永远无法得到崇祯信任只能任用阉党余孽来治国。两党相争不论对错只看输赢。崇祯若敢下令清查整顿吏治圣旨发出去必定天下大乱阉党和东林党能掐得血流成河。”

  钱谦益也属于东林党出身但他是一个伪东林党为了自己的前途甚至随时可以把东林党卖掉。

  此时论述起来钱谦益完全置身事外似乎他从来没做过东林党一样。

  说着就笑起来钱谦益抖抖袖子:“还是你我舒坦啊坐在翰林院里编史官场杀得人头滚滚也跟咱们无关。执掌翰林院能贪几个银子?就贪点纸笔蜡烛哈哈哈哈!”

  “管他呢反正我命不久矣。”张溥感觉自己的身体很虚弱。

  听到这话钱谦益很想翻白眼。

  张溥突然开始说正事:“《明史》不能再出错了上次校稿的时候有吴江人献上《吴江志》咱们编那段错得离谱。幸好没有呈交陛下审阅否则你我都要丢尽脸面。”

  沈万三想出钱修城墙被朱元璋流放而死的故事在明末已经流传甚广甚至被记录在多部野史当中。

  钱谦益和张溥编撰《明史》却遇到有人进献《吴江志》。

  《吴江志》的作者莫旦跟沈万三的后人是儿女亲家书中有关于沈万三的详细记载。钱谦益害怕出错又派人去吴江打听把沈家的族谱也弄来核实。

  实际情况是朱元璋登基的时候沈万三已经死了12年。如果不死沈万三也有80多岁了。因为沈万三的儿子沈荣当时就已经62岁孙子沈森都已经39岁。而明军平定云南的时候沈万三已经快100岁就算还活着把百岁老人流放去云南吗?

  依据《大明律》年过九十的老人不满七岁的孩童除了造反忤逆等大罪就算杀人也不会判死刑流放同样不适合老人和孩子。

  《明史》的编修工作被钱谦益分为四个编辑组分别负责本纪、志、表、列传。

  四大编辑组之下还有许多小编辑组比如地理志是一组食货志又是一组。

  钱谦益本人是不亲自动手的只负责安排人手和审阅稿件即便如此也常常审得天昏地暗。各组的编撰活动工作量极大除了大明的官方史料之外只要有地方志能寻到还得先把地方志给看完。

  两人一边看热闹吐槽官场一边埋头编撰史书完全置身政治漩涡之外。

  民始十一年九月工部尚书李日宣三请三辞被皇帝批准辞官归乡。离京之前加官太子太傅算是朝廷对他的工作肯定。

  朝廷大臣没人再敢争什么都埋头苦干本职工作生怕被清查地方的行动给牵扯进去。

  甚至就连费如鹤离京北上除了费纯等老朋友之外都没有哪个官员敢来送行。

  朱元璋大开杀戒的故事有谁还不知道啊?

  在许多大臣的眼里赵皇帝越看越像是朱元璋。【本章节首发大侠文学,请记住网址(https://Www.daxi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