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文学 > 修真小说 > 长乐主 > 第66章 高洋教子
  翌日,随从们替高宝德等人收拾好行装,一行人登上了回邺都的车马。

  自长乐郡径直回邺都,只需经相州,倒不必再至晋阳。

  途中体量三人身体,舆车行得并不算快,一旬时间方至邺城。

  半个余月里,高殷也无暇接见地方官吏,体察百姓民情,在各县只是短作停歇,便又上路。

  高宝德和太原王二人,也只是安静待于车上,一路观山川美景,并不多事。

  待到邺城,已是四月初六。

  虽说是入了春,可甫一停马下车,高宝德还是瑟缩了一下肩头,车外寒风凛冽,稍觉刺骨。

  三人入禁中之时,已是五更天。

  今日虽非朝会之日,然高洋因些饷事,此时于太极殿中,与几位轮值的省臣核批札稿。

  高洋一扫两汉五日一休沐前制,沿袭北朝旧例,令大齐朝上朝下开休旬假。

  九日驰驱一日闲,便成如今常态。

  高宝德等人闻此,先于偏殿各自歇息,以待后诏。

  早有内官候在一旁,侍奉高宝德三人沐浴更衣。

  微阖双目调息几顺,就有大监来领三人面见天子。

  高洋谈不上勤政,可在有要事之时,还是分得清轻重缓急。

  刚入五更天,天色还是略显黢黑。

  太极殿正殿之内火烛通明。

  待三人入殿,就见高洋裹了裹身上氅衣,打欠伸腰说道:“眠少爱欠伸,没料到今日你们归都,早知如此,今日吾绝非要将朝事搁置,在皇后昭信宫中与你等面聊一日。”

  “儿问阿耶安。”三人拜君父。

  因高洋不喜虚礼,他们也就随着高洋的摆手顺势起身。

  “阿耶可要好好休息,伏惟珍慑,保重龙体。”

  高宝德可不像太子和太原王那般,在高洋面前拘着礼,她直接幽幽开口说道。

  “好好吾听宝儿听宝儿的”

  高洋挥手把殿中内侍呼退,于御座之上没个正形。

  “待会儿就与你们同归禁中。”

  本来三人拜会后天子,就理应同去禁中昭信宫拜见皇后。

  高洋说他也同去。

  情理之内,那倒是也未尝不可。

  高宝德幽怨地望了眼上首的高洋,不再说话。

  把接下来之事留给高殷。

  高殷是皇太子,虽说此次离邺表面上就是陪同皇妹览邑。然身为储君,向君父言及此番于晋阳c于信都所闻也是其职。

  因而高洋也知道,就看向他,等他言说。

  高殷正色,敛衣起身,朝高洋拜道:“敢让皇父知道,在晋阳,臣见军方加备,又闻燕都据北,宇文泰北巡,不知可是要生事变。”

  问了他迫切回邺,最想要知道的事情。

  若情况险急,高洋必然是要亲出邺都。

  无论是去晋阳坐镇,亦或是北上慑服燕都,都需要他皇太子暂守邺城。

  高殷很严肃。

  然高洋听过高殷之语,先是目中错愕,而后大笑。

  “子殷就为此事归邺”

  高殷瞬时愣在原地,拱着的手木木然。

  高洋先是捧腹大笑,然后似是意识到不能打击自己的储君,又言道:“子殷审时度势,有未雨绸缪之智,只是宇文泰北巡镇边c燕都虚晃一枪,未碍我大齐,又何须吾亲自出马”

  “不急,你再想想。”

  高洋考教高殷。

  见高殷皱眉思索,高洋也不打断。

  此时,又瞅了两眼旁边既不插话,也不觉得惊诧的高宝德,高洋并不觉得是她不懂,而是认为高宝德已经理解自己的想法。

  摸摸鼻子,高洋感觉自己很是没面子。

  没有向高宝德展现出威威皇父之风。

  高绍德就是玩儿。

  “可明白了”

  高洋对自己的储君,其实耐心并不大。

  他见高殷已经缓过神来,面色沉静,就知是他已然想通。

  高殷本身并不愚笨,于历代皇太子中,足可称聪慧夙成,宽厚仁智。

  他微微上前,此时倒是也不像方才那般慌忙紧促。

  “阿耶出难题给儿,儿有一解,只是不知阿耶能否满意。”

  高洋颔首示意高殷继续说。

  “正如阿耶所言,宇文泰此时正在北巡,是巡幸逆魏长安以北,至边郡,再至吐谷浑

  。”

  吐谷浑在西魏西北,土地广袤,除都城在沙州外,还有四座大城,分设在清水川c赤水c浇河c吐屈真川等地。

  吐谷浑东西三千里,南北千余里。

  国土虽不及西魏或是大齐辽阔,当然也远不及突厥这一庞然大物。可吐谷浑对周边诸胡攻伐兼并,在塞外也能号称富强之国。

  北魏未亡之时,吐谷浑曾臣属于北魏,受北魏拜官封爵,并向北魏朝贡。

  自北魏分裂东西二魏,高洋又受东魏禅让,吐谷浑便不像臣服北魏元氏一般,臣服齐国。

  可见自己在塞外壮大了,便不再管中原纷争了。

  吐谷浑可汗姓慕容氏,名夸吕,居伏俟城,自青海西去十五里。

  “儿料宇文泰此番北巡,是为交好吐谷浑的慕容夸吕。”高殷沉沉地说。

  宇文泰结诸胡之好,以攻齐陈。

  这是阳谋,高齐上下有识之士也能猜出个大概,说上个所以然。

  宇文泰本就是鲜卑之族,虽说国内一力奉行汉化,可先天就与西北诸胡有亲切之感。

  诸胡雄踞西北,宇文泰在西,与西北诸胡更有地理优势,就此来看,也不是在极东之地的高齐所能比拟的。

  吐谷浑虽在塞外,可数代国主,也曾一度效仿中原王朝,设置百官机构,给邻国的公文像皇帝一样称“制”。

  后代有宋一朝,宰相赵普在给太宗的折子中言道:“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

  可见当内外交困,面临重大统治危机时,历代统治者为应付危机c维护统治,常常以安内为中心,“安内”c“攘外”并举。

  宇文泰虽然说不出攘外c安内这番话,可他也知要先安抚诸胡,再全力攻伐中原。

  只有得了中原,就有威逼诸胡源源不断的后发之力。

  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就算宇文泰不能平乱诸胡,可得了中原后,便能收天下之赋,得天下之才。

  十年,百年,还愁诸胡不平

  【本章节首发大侠文学,请记住网址(https://Www.daxi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