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文学 > 修真小说 > 红楼老太太 > 又双叒叕叕得孙子了
  石梅不敢耽搁,手脚迅捷的将贡品摆好,让杨氏接替自己的位置。

  然后,亲自护送张氏回府。

  接生婆是家养的,只许请太医就齐活了。

  石梅吩咐道:“赖大,火速去张府,请亲家太太过府。

  林之孝,带上礼物去请王太医。就说我说了,我荣府欠他一个天大的人情。”

  除夕之夜,一般人不愿意出门!

  古代生孩子不能输血,不能剖腹,只能是儿奔生,娘奔死,各自挣命。

  必须做好万全准备。

  石梅直接护送张氏回到荣禧堂,吩咐大丫头连翘:“速速烧热水,伺候你奶奶沐浴更衣。”

  石梅亲自坐镇荣禧堂,指挥丫头婆子团团转。

  半个时辰后,张老太太带着两个媳妇,由着两个儿子护送前来。

  石梅闻讯,迎到仪门。

  两亲家见面,一个说:“谢谢亲家母,扰了您过年了。”

  一个道:“亲家母客气,我的丫头有福气啊。”

  张氏这个时候已经沐浴完毕,正让人打理头发,闻听母亲来了,迎了出来。

  石梅与张太太同时伸手把人往里推:“出来做甚,受了风寒可了不得。”

  婆婆亲娘说的一样的话。

  张氏婉然一笑:“知道了,母亲!”

  石梅与张太太同时颔首:“知道就好!”

  张太太与石梅相视一笑。

  张太太道:“心里总觉得我丫头还没出嫁呢,唉!”

  石梅颔首:“我的敏丫头出门子,我就失了魂,千娇万宠的养大了,巴巴的送去别人家……”

  张太太便关切的询问:“她四姑奶奶也快了?”

  石梅颔首:“多谢亲家母关心,产期在三月。”

  张太太道:“可请人看过?”

  这是询问男女。

  石梅颔首:“林家请人看过,说十之八九……”

  张太太就给石梅道喜:“恭喜恭喜,先开花后结果也很好,只是林家的情况,若不一索得男,只怕姑奶奶要受委屈,林太太欠孙子在京都可是……”

  路人皆知!

  林母当初闹的那一出,真心让人厌烦。

  好在恶人自有恶人磨,被她侄女磨的乖巧了。

  加上贾敏争气,过门有喜,身子强健,五个月请脉便说了十有八~九是男丁。

  太医一般不会把话说满,十之八~九,就是把握十足。

  林母因此恨不得天天把媳妇儿抱起。

  石梅不知道贾敏原著为何晚育,还无子。

  如今再不会了。

  张氏打理好了。

  张太太开始替女儿各处检查准备的东西。吃的喝的用的,孩子的大人,色色齐全。

  张太太转了一圈,一颗心落听了。

  又过了半个时辰,王太医到了。

  却是赖大过去,王太医刚刚回府。

  祭祖完毕,马上又到荣府来了。

  赖大上门带了礼物。

  这时候遇见张家人,张太太忙着奉上红封,恭敬不暇。

  王太医前脚进门,贾赦贾敬杨氏就跟着来了。

  再有后街的五太太六太太也过来了关心。

  恰逢王太医给张氏请平安脉。

  石梅跟张太太巴巴的看着。

  为了不让张氏紧张,张太太与石梅都没进张氏的卧房,而是在起坐间等候。

  这般时候,族人来得多了,起坐间转不过身,便移到了大客厅。

  女眷们齐齐安慰石梅张太太。

  五太太说道:“大嫂、张亲家,莫担心,侄儿媳妇这是第三胎,说句粗话,蹬东的功夫就生了。”

  这话虽然不雅致,石梅与张太太却都报以微笑。

  这个时候,只要张氏母子平安就好,管她粗俗雅致。

  张氏生贾琏的时候,贾赦还懵懵懂懂。

  生贾琮的时候,贾赦不在跟前。

  这回生产,贾赦比谁都担心。

  这人跟张氏过出滋味来了,生怕夫人出事,担心得不得了。

  张家的两位公子是外男,不好进后院,就由贾赦贾政陪着两位舅兄在前厅等候。

  贾珠八岁,贾琏七岁了,也在大厅等候。又有白锦堂奉了母亲之命前来探问,也在前厅等候。

  贾琮跟着石梅在内厅。

  内厅门口摆了大屏风,既挡风,又遮蔽窥视。

  贾赦根本坐不住,便在前后厅中间的小院子推磨一般,来来回回的转圈圈。

  张氏这边却笑盈盈的回答诸位婶娘妯娌的闻讯,除了肚子大些,无事人一样。

  这般时候的阵痛不厉害,张氏完全可以控制住。除了阵痛的时候不说话,旁人根本无法察觉。

  贾赦道比张氏还有两位母亲更着急,时不时催促贾琏:“去问问你祖母,还有多久啊?

  怎么还不生啊?”

  贾琏便一阵风的飘进来给石梅请安。

  石梅抿嘴:“等着,做爹那么容易?”

  杨氏就笑话:“叔叔实在着急,自己来!”

  族里的媳妇们一阵好笑。

  贾赦闹个红脸,再不敢大声催促。

  依然时不时悄悄使了贾琏进来。

  贾琮心里高兴高兴得很:他总算有小弟了。

  贾琏再进屋,不等他问,贾琮就说了:“还没有呢,父亲莫急。弟弟妹妹肯定会哭的,一哭您就知道了。”

  这话落地,满屋子的女眷乐坏了!

  石梅就道:“还是我们琮儿最聪明!“

  贾琮闻听得意非凡,仰脸讨好祖母:“祖母安心,孙儿一定也会把弟弟妹妹教导的很聪明!”

  众人又是大笑。

  大家都围着贾琮耍宝。

  王嬷嬷不时出来向石梅禀报,胎儿入盆……

  ……宫门打开……

  石梅吩咐琥珀:“去告诉大爷。”

  贾赦闻讯大声吩咐:“好好,告诉你们奶奶,别害怕,有爷们呢。”

  琥珀笑盈盈进来传话。

  贾赦在外面发号施令:“赖大,告诉柜上,大奶奶有赏,所有人月例双份!”

  赖大传话下去,很快就有人到荣禧堂仪门磕头:“多谢大奶奶赏,大奶奶母子平安!”

  这显然是赖大组织的人,前来讨口彩的。

  贾赦闻言十分高兴:“赖大,所有人年货双份!!”

  这一来,前来磕头的络绎不绝。

  “大奶奶早生贵子……”

  “大奶奶母子平安……”

  一群人车轱辘似的祝福。

  张太太心里舒坦极了。

  姑爷真是老成了,成人了,知道担心媳妇了。

  又看石梅,脸上笑眯眯的,心里却在感慨,再没想到,这个眼高于顶的史氏,竟然会变成一个通情达理的慈祥婆婆。

  更没想到,自己会与她和平相处,笑脸以对。

  石梅的六识敏锐,早发现张太太在偷瞄,撇嘴,挑眉。遂认真询问张太太:“怎么?我这脸上不干净?”

  张太太心里一惊,这人只怕三眼睛呢,却是忙着一笑:“再没有的事,我不过是在想,亲家太太好教养,姑爷这两年的进步,让人侧目。”

  石梅客气一笑:“亲家母太过了夸赞了,两位亲家公子才是人中龙凤,令人羡慕!”

  石梅与张太太虽然说好了要当好亲家,可是真正坐在一起,还是有很多的差矣。

  张太太总想试探石梅。

  石梅的反应犀利不失分寸。

  张太太平生最得意的就是两个儿子。没想到石梅也罢两个儿子拱上了跟张家连个天子骄子同等的地位。

  荣府还多了勋爵爵位。

  张太太心里还是有些不服气。

  张家是书香门第,出了进士理所应当。

  荣府是勋爵。

  贾赦这等出息,才是正经路径。

  勋爵子第,理当武艺高强。

  然而,荣府竟然也出了进士。

  张太太觉得石梅的命真好。不仅儿子能干孝顺,还得了自己乖女儿做媳妇,如今连母亲也叫上了。

  不疼不痒白得了女儿般的媳妇,真正叫人不服气。

  再有就是,张太太跟石梅岁数相差不多,张太太不过比石梅大三岁。

  如今一比较,似乎差了十岁。

  张太太这边因为张氏语句母亲泛酸不已。

  结果,过了亥时末刻,张氏疼得密集了,大一声小一声的叫唤起来,张太太在顾不得观察石梅了,全身心都在女儿身上了。

  石梅身上顿时一轻,被人近距离死盯着,身上有压力,很不自在抑。

  石梅觉得张太太四五年的六房,性子少了些平和温润,有些毛躁了。

  不过又想着,从高高在上的位置跌落尘埃,再爬起来,性子肯定有些起伏不定,大约过些时候就好了。

  这一想,石梅心里暂时轻松了。

  张氏密集疼痛了一个时辰。

  丑时三刻,张氏生了个六斤重的小子。

  张氏得知又是儿子,很是失望。

  很快释然,女儿也好,免得将来跟自己一样怀孕生育,很辛苦。

  石梅确很高兴。

  并非重男轻女。

  古代的女儿不比现代,可以常回娘家。

  女儿迟早失去。

  生儿子则添人进口。

  荣府家大业大,不愁养活。

  又得了孙子,将来不愁孙媳妇不够使唤。

  石梅欢喜之余,替功臣媳妇摸了脉搏,十分平顺。吩咐丫头们:“内衣一定要保持干燥。”

  王嬷嬷道:“太太思虑的真是周到。”

  石梅一笑:“嬷嬷辛苦了。”

  王嬷嬷把孩子递给石梅:“太太瞧哥儿,跟大爷一个模子。”

  石梅看了下:“像琏儿。”

  贾琏高兴得很:“真的啊?”

  贾琮踮脚看了一眼:“弟弟好丑,怎么像个老头儿,瞧这脸,都有胡须了?”

  石梅一点小婴儿:“咱们漂亮得很,哪里丑了,小哥哥胡说!”

  杨氏抱起贾琮:“别吃醋,大娘抱琮儿!”

  贾琮害羞了:“大娘,人家不是这个意思啦!”

  石梅看眼贾琮,颔首:“琮儿比哥哥生的好看!”

  贾琮像是张氏,生得细皮嫩肉,眉眼如画,有些男生女像。

  贾琮又得意了,冲着贾琏抬高下巴,活似个开屏的孔雀。

  张太太这个时候心疼极了,看着女儿嘘寒问暖:“哪里不舒坦嘛,不能忍着啊,一定要告诉娘……”

  石梅就抱着孙子到了大厅。

  这时族里的小媳妇都走了,剩下五太太、六太太、杨氏。

  石梅就招呼贾琏:“都是长辈,去叫你父亲进来看弟弟。”

  贾赦一直等着呢,闻言哧溜就进来了。后面跟着张家两个舅兄,再有贾政贾珠。

  众人齐齐给石梅请安问好。

  贾赦抱着三子,嘴巴笑得合不拢,笑了一阵才问:“母亲,大人还好?“

  石梅颔首:“我已经替她把了脉,平顺!等一下血气散了就让太医请脉,放心!”

  贾赦就嘿嘿笑:“多谢母亲!”

  石梅一笑,把孩子递给张家兄弟:“来,舅舅抱,外甥多像舅,长大会读书!“

  张大公子一笑抱起外甥:“这孩子生得不错,一看就聪明!”

  贾琮吃醋:“大舅舅,您前儿不是说琮儿最聪明呢?”

  张二公子便抱起贾琮:“我们琮儿也是很聪敏的小子。”

  贾琏心里羡慕,却撇嘴做出不在乎并鄙视弟弟的样子:爷们是男子汉,才不稀罕人家抱!

  贾赦今年依然在宫中当值,抽空回家祭祖,结果碰见媳妇生娃。

  他酉时换班,不敢耽搁,等到王太医切脉之后说母子安康。

  贾赦便把老婆托付给母亲岳母,向两位舅兄道恼,急匆匆赶往皇宫去了。

  石梅寅时才回到荣庆堂,已经闹得散神了,索性进了密室打坐。

  卯正时分,石梅又被惊动收功。

  梳洗一番匆匆赶去荣禧堂,张氏还在酣睡,孩子却饿了娃娃的大哭。

  张太太哄着孩子。

  奶娘还在按照石梅吩咐,每次喂奶前温水清洁。

  张太太觉得很麻烦,心里还是却觉得如此甚好。

  张太太感慨,活到老学到老。

  可惜,张家两媳妇已经歇怀了。

  贾赦昨晚先是推磨。后来孩子生了他就跑了,孩子还没有名字。

  张太太与石梅都用宝贝称呼婴儿。

  张氏惊醒了,听着两位母亲宝贝宝贝的叫着,便道:“大爷早给小四起了名字了,叫璋儿。”

  石梅已经见惯不怪:“璋儿,很好听。”

  张太太就笑说:“名字好,娃儿长得也好,出生的日子也好,除夕落地,真是门门齐全,就等他出来团圆享福。这孩子真是会挑个生日啊。”

  石梅凑趣儿说:“他还比别人多赚了一岁,按照算头算尾的算法,璋儿明天就两岁了。”

  奶娘在一旁笑说:“我们老家有个老祖宗,被人笑话一辈子,说他吃奶吃到五岁。

  其实,那位老祖宗就是跟咱们璋儿少爷一样的,也是除夕生人。”

  奶娘这话说的石梅张氏张太太都欢喜,跟璋儿一天生得人成了老祖宗了,璋儿必定是长命百岁。

  几个人再看这个小媳妇,觉得越发顺眼了。

  石梅问她:“你夫家是那位?”

  小媳妇道:“奴婢的夫家姓白,祖辈都是替主子打理花草树木。”

  石梅没有影响,因问:“你家里的孩子多大。”

  小媳妇说道:“三个月,乳名叫金钏。”

  石梅眼眸一凛:“金钏?”

  小媳妇道:“洗三那日,太太派人送了金钏添盆,他爹就说,这是奶奶赐名呢,就叫金钏。”

  取名金钏是为了取悦主母!

  “好名字!”

  奶娘一般都是请头生小媳妇,这样的奶水养人。

  石梅在心里默念金钏:元春五岁,元春比宝玉大九至十岁。

  亦既,金钏比宝玉大了四岁。

  金钏是王氏的大丫头。肯定不是十二三岁的小丫头。

  金钏死的那年应该是宝玉搬进大观园的那年。

  秦可卿死,林如海死,元春封妃。

  当年黛玉十二岁。

  隔年修建大观园,黛玉十三岁。

  宝玉比黛玉大一岁,十四岁。

  金钏十八岁。

  十八岁的丫头,还留在府里跟爷们耳鬓厮磨,不找事儿呢?

  还有鸳鸯,说是跟金钏一起长大,岁数大不过两三岁。

  石梅心里拿定个注意。

  开年后,家生子儿管理首页注上一笔,小厮丫头十七岁必须婚配。

  奶娘见石梅盯了她好几眼,以为自己哪里不妥当,有些紧张。

  生恐石梅一句话开销了她。

  结果,石梅却一笑:“辛苦了。“

  把她留下了。

  白纹媳妇一颗心终于停当了。

  她生完孩子三个月,不能当差,公婆老实,家里没有积蓄,不生病还好,一旦生病就抓瞎了。

  家里指靠男人的二两银子,上有老下有小,根本养不活。

  索幸大奶奶看上她。

  如今家里的金钏托付隔壁的惠忠家里。

  惠忠儿家里刚生了个小子,在家养娃。

  白纹家里给了慧忠媳妇五百钱,请她帮着每日喂养金钏一顿,其余用羊奶补充。

  三个月的娃儿嘴刁,一天不吃一顿母乳,就哭得不止。也只好这般给她混着吃。

  所以这份奶娘的差使,对她很重要。

  奶娘每年的月例二十四两。三时四节府里都有赏赐,每年还有衣衫布匹粮食。她的吃喝,却是府里单另供用。

  故而,只要她保住奶娘的位置,家里的公婆孩子的吃穿用度,都不用发愁了。

  白纹媳妇用指头拦着奶水,免得呛了小贾璋:“宝贝儿慢慢吃,你是奶娘的命根子,可别呛了!”

  石梅这边询问张氏的身体情况,眼角余光罩着白纹家里,见她照顾孩子仔细,遂对张氏说道:“我以为你要在陪房你面挑一个奶娘。”

  没想到张氏挑了贾府的家生子儿。

  家生子在府里牵牵绊绊,对孩子来说只有好处。

  张氏说道:“儿媳的陪房里面到有两个生娃儿了,只是一个半岁了,一个八个月,奶水不大足了。”

  女子生产三个月左右奶水最足,最有养分。

  石梅叮嘱张氏:“头五天的奶水挤出来不要倒了,给孩子吃。“

  张氏一愣。

  她从前都不这么着,头奶又清又发黄,看着有些脏,为何留给孩子吃?

  奶娘的奶水又白又浓,这才有养分。

  石梅笑说:“我问过太医,头奶能增强体质,帮着孩子抵抗病患。就如同他在母体中,从来不会患病一样。头奶有相同的作用。”

  张氏一听,忙道:“儿媳,亲自喂养几日?”

  石梅摇头:“你喂养了就有一个断奶过程,对你对孩子都是伤害!孩子太小……”

  贾琏贾琮三岁断奶,还要追着奶娘摸摸捏捏,看着张氏心里泛酸。

  她很嫉妒儿子跟奶娘的亲密,只是大户人家没有开销奶娘的习惯。

  嫉妒也只有忍耐。

  好在孩子很快上学了,有了更多感兴趣的事情,奶娘慢慢退居次要地位。

  特别是老太太出招,新鲜的花样一招接一招。

  自己这个母亲也有些跟不上,奶娘的位置就更加靠边了。

  因此,石梅提议喂头奶,从未奶过孩子的张氏才跃跃欲试。

  结果被婆婆点燃的热情瞬间被婆婆亲手浇灭。

  这一年春节,荣国府比哪一年都喜庆。

  不光是从大门口升起两条金龙,各房各院都挂起了气死风的红灯笼。

  一到夜晚,整个府邸,直如白昼。

  初一拜父母,初二拜泰山。

  荣府定了初三这日,替贾璋洗三。

  小贾璋可是很有面子。

  石梅没有通知旁人,都是自家的族人亲眷。

  亲戚朋友却来了一屋子,替他添福。

  石梅身为荣府德高望重的老祖宗,又是贾璋的嫡亲祖母。

  石梅第一个添盆,添了四颗状元及第的金锞子,另外放了一把玉佛。

  王嬷嬷忙道:“吉祥如意,状元及第!”

  然后是张老太太,也放了四颗状元锞子。

  王嬷嬷道:“玉马金鞍饮琼林。”

  祖母奶奶都希望孩子会读书。

  杨氏放了一把小金锁。

  嬷嬷忙道:“长命百岁!”

  贾敏干脆放了核桃大一尊小金佛。

  “福寿绵长!”

  毓秀也让白锦堂放了一只金戒指。

  贾珣贾珃都添了长命银锁。

  王子腾的夫人也是金锁。

  王淑华没出面,元春给弟弟添了一对金福牌。

  后街族人的东西就有些眼花缭乱,有龙钱窜子,也有银锞子、银锁、银福牌、银镯、银角子,镀金的铜佛,镀金的银佛……

  总之能来,石梅都欢喜。

  这是给孩子天添福添寿。

  礼物不在贵贱,只在心意。

  不一时,小金盆里堆满了各色的首饰。

  金的玉的,银的铜的,足足半盆首饰。

  这些都归王嬷嬷。

  王嬷嬷眼睛笑成一条细缝儿,手里拿着大葱杆开始洗三……

  ……洗洗哥儿的头,头戴乌纱足风流……

  ……洗洗哥儿的腰,蟒袍玉带金雕鞍……

  ……洗洗哥儿的足,金堂玉马登高第……

  作者有话要说:广而告之

  老太太参加了中秋赛诗会。

  希望小天使们不要羞涩,要积极参哟。

  香草有权利评选六名得奖者。

  亦既。只要亲亲们参加写诗,必定能有六名读者,雀屏中选。

  加油哟!

  一等奖(16名,每篇1名) 奖金:5000晋江币

  二等奖(32名,每篇2名) 奖金:3000晋江币

  三等奖(48名,每篇3名) 奖金:1000晋江币

  自古来没有考场外的举人。

  小天使们涌来参加。

  贵在参与哟!

  然后。

  当当当,参加赛诗的亲亲看这里。

  活动时间:

  参赛方式:登陆后在十六部参赛作品任意一部下发评。

  第一行写”中秋赛诗会”,下面即是您的诗作。

  参赛内容:诗词均可,要与所选作品有切合度。

  评选方式:每部作品的作者评选出自己文下参赛诗词的一二三等奖共6名,网站评选全部参赛作品的一二三等奖共9名。

  小天使们,要加油哟。

  评论草草看得见,赛诗会的管事们也看得见。

  别担心。

  笔芯!!!【本章节首发大侠文学,请记住网址(https://Www.daxia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