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文学 > 科幻灵异 > 夫君他是科举大佬 > 顾驰的溪宝
  又翻过一年,在上京城的日子, 过的充实而又有意义。

  顾驰进入国子监甲班, 甲班不管是学子, 还是夫子, 都是顶尖的水平, 顾驰也不敢有一丝松懈。

  他进步的很快,每次考核成绩稳步提升, 始终牢牢占据前几名,每次都有进步, 从第十名到第九名,第八名

  顾驰就这么,一步步的吸引着大家的目光和注意,从无人在意的一个贫寒子弟, 逐渐进入到甲班学子的眼中, 成为他们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

  面对他的强势进步, 即便是那些与温元之有过节的夫子,也不得不对顾驰刮目相看,刷新了他们对寒门子弟的认知。

  而这些同窗学子,倒是不如乙班学生那样看不起人,他们出身最顶级的世家, 从小接受的教育,即便不认同某个人,也不会采用下三滥的手段。

  反倒是一些学子,惊讶于顾驰飞速的进步和令人难以置信的优秀, 纷纷对他送去善意,会向他询问河省的情况,真正农家生活又是什么样子,也会给顾驰推荐书籍、字帖等,相处的意外还不错。

  顾驰长的出色,平日衣食住行,虽不名贵,但干净妥帖,说话既不咄咄逼人,也不一味的懦弱忍让,学识渊博,眉目清隽,气质儒雅俊挺,和这些世家子弟心目中的农家人大相径庭。

  加上他气质清和,要是有心结交,很容易获得他人好感。是以,其他甲班学子,面对着顾驰这么强劲的对手,一方面你追我赶,另一方面颇有些惺惺相惜的意味。

  国子监的奖银也很丰厚,第一名三十两银子,第二至第十名以此递减二两银子。

  这些奖银其他学子看不到眼里,不过对顾驰来说,倒是一笔不小的银子,够他和叶溪几个月的花销。

  顾驰每次考核都在前十名,且不断进步,所以他在国子监的一年多时间,倒是获得了不少奖银。

  他像一匹黑马一样,冲进世家大族子弟的战场,浑身闪着耀眼的光,战无不胜,让人忽视不得。

  宴安之看到这种情况,特意给国子监全体夫子开了一次会议。

  “你们面前摆的数据,一份是近十年来外省学子占国子监全体学生的比重,另一份,则是每科进士人数中,外省学子、寒门学子考中进士的名额。你们好好看看。”

  十年时间,基本上和文正帝执政的时间没差多少。

  真是不看不知道,今个看着统计出来清晰的数字,在坐的各位夫子脸色都有些凝重。

  起初国子监里寒门子弟寥寥无几,可随着读书人愈来愈多,尤其是最近两三年,外省的学子比例不断在增加,间或也会出现几个寒门子弟。

  并且每科的会试,外省进士、寒门子弟的比重也在稳步增长,有时名次也会很靠前。

  虽世家学子仍然占据绝对优势,但也不能忽视外省学子的成长。

  宴安之坐在上首,环视一周,“能吃上肉,又有谁愿意喝汤。陛下大力倡导全民读书,这世道,未必一直都是咱们上京城学子的天地。大家有排外的想法,可以理解,但不代表着可以认同。”

  他站起身踱步,“一滩死水毫不波澜,永远成不了什么气候。如若永远被世家大族把持着 ,真正受益的,只有说了算的那些人,其他人可能连汤,有没有命喝,还不一定。这两年陛下接二连三的动作,大家还看不出来是怎么回事吗”

  这两年,除了有贡献的家族,文正帝严格管控世家子弟买官、或者直接安排官职的情形,即便是有爵位的家族,或者是恩荫入仕,可若是子弟太过差劲,烂泥扶不上墙,也不能轻易获得一官半职。

  这样一来,世家子弟的处境也可称得上艰辛。

  以往家里有权力、有人脉的,读个几年书,从国子监出去就可以安排职位,可以这么说,世家子弟读书就是镀一层金,说出去名声好听,方便安排,可真正走科举这条路,成为进士做官的,上京城一个巴掌就能数过来。

  别说进士了,就是举人秀才也没几个,即便他们学识水平已经达到,可人家根本不用走这条路、挤破脑袋的竞争,直接就安排了。

  可如今文正帝这么一改革,直接受损的就是世家大族的利益,只能通过科举考取功名、做官。

  不少世家大族联合起来反驳,文正帝自知不可操之过急,双方各退一步。

  没有经过考核,就想直接做官,行是行,但也是有要求的,对朝廷或者百姓有贡献、去军营里历练几年,或是背景深厚、人脉关系多、父辈或祖上有贡献的等,并且也只能从不太受重视的小官慢慢做起。

  虽放松了要求,可允许的名额有限,世家抢破脑袋,也就那么几个名额,大部分人不得不接受现实,乖乖的走科举这条路,和大周朝所有的学子一起竞争。

  下面坐着的一位夫子眉头紧皱,开了口,“祭酒大人的意思是,让我们重视外省的学子”

  宴安之点点头,抬手指了指天,“终究还是这位说了算,趋势不可逆转,尤其一味的排斥,倒不如好好的教导、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子。出身不可选择,即便出自寒门,这不是被人看不起的理由。我希望,大家首先要记得自己的老师身份,树立应有的德性,以身作则,正确的教导学子。寒门和世家,并不是对立面,各放异彩,才是为人师表应该做的。”

  他猛然抬高声音,双手背在后面,含着一股威严的气势,“若是哪位夫子觉得自己做不到,或是如周博士一样,不尊重学生,批改分数也不能一视同仁,把私人感情代入到教学过程中,那么,国子监也不需要这些老师。该怎么做,我相信大家应该都清楚。”

  有了这一场会议,国子监的老师,端正了心态,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诸位学子打破对立、和谐相处。

  虽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终究是慢慢开始了。

  没过几个月,顾驰和叶溪又收到了家里的来信。

  虽顾驰这个金饽饽成亲了,可大家伙还盯着顾家孙子辈,大丫如今十二岁,也到了开始相看的年纪,每天来说亲的人把门槛都要踏平了,竟然还有些从临南县跑到顾家说亲的,可真是抢手

  举人的侄女,家里父兄和爷爷都在考取功名,顾大丫,不,现在年纪大了,家里人开始称呼名字,都叫她问琼。

  她本人也知书达礼,跟着村学和顾父读了好几年的书,能干好相处,这样的女子做媳妇,谁会不满意

  不过顾父、顾母不着急,顾大郎和吴氏也不着急,再等一两年,如若顾驰考中进士,如若顾大郎通过院试成为秀才,那就是更高的一个门槛,女孩子家,做父母的,都希望给她一个更好的生活。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顾大宝,顾问昭,也要准备下场考科举了。

  顾驰看完戏点点头,“爹娘做的不错,成亲的事不用太过着急。大哥、二哥等到八月份就又要参加院试了,也不知这次结果如何。”

  叶溪笑了笑,“肯定没问题,夫君你寄了这么多书籍资料、还有你自己做的笔记回去,很有希望的。”

  顾驰点点头,“大宝我倒是不太担心,他启蒙时间早,在镇上的书院也总是考第一名,只要发挥不差,成为童生秀才肯定没问题。”

  时间过得真快,当初那个爱吃糖块、有些婴儿肥、胖嘟嘟的小男孩,如今成为了挺直的少年,也走上科举这条路。他们顾家年轻的一代,也要开始自己的征程。

  而叶家这边,叶父又画了小儿子的画像,如今有七八个月大,能吃又能喝,有劲的很。

  看着小婴儿的画像,叶溪酒窝藏不住,满是笑意,“爹爹给小弟弟取名一个林字,小名叫林宝,真想亲眼看一看小林宝的样子”

  林宝顾驰勾着唇,“那你小时候,岳父岳母是怎么称呼你的,是溪宝吗”

  叶溪有些不好意思,“几岁的时候叫过溪宝,大一点后称呼溪溪。”

  她没好意思告诉旁人,小时候爹娘溪宝溪宝的叫着,她真的觉得自己就是珍宝。不过叶父和李氏待她真的很好,她就是爹娘心目中的小宝贝、掌上明珠,是他们最珍贵的珍宝。

  溪宝顾驰眼底含着笑意,默默念了几遍,可爱,夫人的小名也这么可爱。

  顾驰刮了刮她的脸颊,清润的叫了一声,“溪宝”

  好多年都没听到这个称呼,猛然从顾驰的口中说出来,像一根轻柔的羽毛,划过叶溪的心尖,有些痒痒的。

  小扇子般的睫毛翘了翘,叶溪小脸儿有些红扑扑的,嘴角忍不住仰起笑了笑。

  对上顾驰的目光,脆生生的回了一句,“哎”

  自打顾驰知道了叶溪的小名,偶尔就会喊她溪宝,被李宏、李晟听见了,一副牙被酸倒的表情。

  李宏翘着兰花指,捏着嗓子,“晟宝。”

  李晟嘴角抽了抽,拎着他的衣领回了房。

  李宏的嘴停不住,嚷嚷道“小时候爹娘就是这么喊你的,晟宝宝。”

  “那时候你还没出生呢,没有这回事。”

  这可骗不到李宏,“娘告诉我的,你要是敢欺负我,我写信告诉娘,大哥总是欺负他亲弟弟。”

  李晟勾着唇,“那我要在你写信之前,先打你一顿,这才不吃亏。”

  这对兄弟俩,一个稳重,一个活泼似顽猴,平日里带来了不少乐趣。

  月水村里,顾母收到从上京城的来信。

  还没拆开看呢,一群村民围着她,七嘴八舌的开口,“三郎又考了第几名拿了多少奖银”

  村里生活匮乏,每次有关顾驰的事情,总是能在平静的生活中泛起涟漪,给他们带来未知天地的新奇,引诱着每个人更加进取,哪一天可以自己亲眼看一看,而不是只依靠信中的描绘。

  顾母拆信看了一遍,讲顾驰的情况告诉他们。

  “乖乖,奖银又升级了,一次就是二十两。”

  “给人讲几节课,动动嘴皮子,十两银子又到手了。”

  “这次考了第五名,这可是全上京城的第五名啊厉害,厉害。”

  顾母笑呵呵的回了几句,村里的人关心、称赞自己儿子,她也开心的紧。

  儿子每次回信报喜不报忧,是为了怕他们在家担心。现在家里每年六十亩地能挣一百多两银子呢,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收入,顾母没敢乱花银子,都攒起来了,等到儿子在京城立了脚,这钱都是要给儿子用的。

  与顾驰不断进步相比,同在甲班的萧柯,成绩不断退步,甚至最近一次考了个倒数第一,再这么下去,他就要从甲班降到乙班。

  之前没在一个班还好,可等到顾驰升入甲班,出色的成绩,夫子的夸赞,同学们的相处,样样都比萧柯出息,无一不刺激着他。

  顾驰就像一道金黄的日光,在萧柯看来,却是格外刺眼。明明极力想忽视,可就如同心中长了刺一样,拔也拔不去,时刻都处在顾驰耀眼的光辉下。

  更让他难受的是,心里讨厌顾驰,可还不能显露出来,不管是在国子监,亦或是在温元之面前,为了维护自己一贯的形象,还不能和顾驰翻脸。

  最近国子监有传闻,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消息,说顾驰之所以读书好,都是因为温元之的功劳,肯定提前给他补习过类似的题目,顾驰才会考的这么好。

  不过甲班学子才不信呢。一个围着顾驰开口,“造谣的怕不是傻子,只要跟你相处过,就知道你的水平。”

  另一个接着道“说得不错,非要扯上温大人,怕不是他自己意难平,没有成为学士的学生,心里这是在嫉妒你呢”

  他们没注意到,听到这话的萧柯眼神愈发深沉,无心的几句话,却刚好戳中他的心事。

  流言杀人于无形,既然他明面上奈何不了顾驰,那就用锋利的口舌,毁了他的名声。刚开始没人信,没关系,三人成虎,谣言说的多了,总有一天会成为大众接受的真相。到那时,就是顾驰身败名裂的时候。

  不过他的算盘注定要落空,有甲班的学生维护顾驰,倒是没有人信这些谣言。

  反倒是有些人开始扒谣言出处,一扒,扒到了吴石身上,大家才明白,这谣言是吴石怀恨在心,故意散播出来的,这么一来,更加没有人相信这些虚假的谣言。

  温元之看着他们二人的成绩,对着萧柯叹口气,“怎么成绩退步的这么快有不会的,可以向退之请教。”

  顾驰勾唇笑了笑,意味深长的开口,“是啊,瑾言,看着你最近心事重重的,是不是做了什么亏心事,影响了学业”

  萧柯脸色一变,勉强挤出一抹笑,“哪有的事,我只是最近状态不太好,等过一段时间就好了。退之你学业也重,我怎好意思打扰。”

  顾驰挂着浅浅的笑,“还好,我速度快,效率高,空闲时间挺多的。当初瑾言你曾说过要帮我解答问题,虽然每次找你的时候,你总是忙,可我还记着你的好意,如今你有不会的,我会好好帮你解决的,毕竟我除了读书,也没有其他可以忙的事情。”

  萧柯脸上的笑意稍稍褪去,“那可真是多谢了”

  顾驰看着他这幅样子,心里发笑,看不惯自己又无可奈何,还要勉强装模作样,啧,累不累啊

  温元之抬眼看着萧柯,语气有些严厉,“你哪有那么多忙的事情,读书的年纪,把心都收回来。”

  萧柯刚想辩解几句,顾驰接过话,“最近国子监时不时的出现一些谣言,是从乙班吴石那里传出来的。说起来也奇怪,我本和吴石无仇无怨,可他不知怎么的,好似受到了挑唆一样,故意针对我。但与他关系好的,除了瑾言你,其他人与我没什么往来,不应该针对我啊不过瑾言你,肯定不会暗地里说我坏话的,是不是。”

  对待萧柯,顾驰虽没有直接的证据,可也知道有关自己的谣言,应该跟他脱不了干系。

  本有温元之这一层关系在,顾驰不愿多过追究,老师最喜欢这个侄子,顾驰也愿意多给他几分面子。

  可惜萧柯不放过自己,谣言害人,他这是想毁了自己。已经给过他机会,就没有第二次了。

  萧柯镇定自若,“什么关系好,就是同学罢了,小时候在一起玩过一段时间,如今也不怎么见面。”

  温元之深深看了一眼萧柯,“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到学习上去,你们家,也就只有你还拿的出手,别污了你姑母的名声。”

  萧柯脸色涨红,不敢抬眼迎上温元之探究的目光,心里乱跳,手不禁攥得紧紧的,“我知道了,姑父,我会好好读书的。”

  有那么一瞬间,他以为温元之发现了什么,可接下来姑父没有再说什么,他又慢慢放下心来,是他多想了,姑父怎么可能发现

  他只是暗示了几句,故意在吴石面前说了一些话,后续的事情,所有的谣言,都是从吴石口中出来的,即便真的追究,也难以追究到自己头上。

  不过温元之那一番话,却让萧柯不喜,姑父这是自己出息了,就看不起他们萧家人。等到他考中进士,借用姑父的权力做了官,也就不用再像孙子一样,天天讨好他了。

  等到屋里只剩下温元之一个人时,他不禁叹口气。方才盯着萧柯,可那孩子却连自己的眼神都不敢看,这不是心虚和害怕,又是如何

  当初自己仕途失意,夫人的娘家,也就是萧家,赶忙撇清关系,本以为自己女儿嫁了个探花郎,一朝平步青云,可惜冷板凳做了几十年。温夫人回娘家的时候,娘家人都没个好脸色。

  如今自己走到今天这个位置,他们脸皮厚,好像已经忘了当初的那副嘴脸,又赶忙抱大腿。

  温元之却没有忘记,他不追究,只是出于对夫人的愧疚,愿意多照拂萧家几分。可不意味着,他老眼昏花,是真心相处,还是虚情假意的讨好,他分的清清楚楚。

  萧柯这个侄子,自己失去了妻儿,他愿意对周围的孩子们多几分关照。可惜慢慢养大了他的心啊

  在他没有看到的地方,萧柯也逐渐成为了萧家人一贯的做派,让人不齿。

  在国子监的日子过得飞快,一晃眼离会试还有半年的时间。这大半年来,顾驰没有再去国子监,全力跟着温元之读书,更加认真和用功。

  不过在国子监的最后一次考核中,他终于考了第一名,久违的第一名宝座,终于又轮到顾驰坐上。

  叶溪如今的外语水平也提升不少,可以流利的和杰克森夫妇交谈。

  每次看到叶溪说外语的样子,顾驰总有种特殊的感觉,为她自豪。这时候的溪宝自信又有魅力,好似全身闪着光一样,让人移不开眼。

  又是一年,经过了大半年的突击补习,试卷堆了几尺厚,三月份来临,也到了会试的时间。

  从过年到现在,叶溪就有些担心。年前上京城没下多少雨雪,年后怕是要倒春寒。

  果真如此,在会试前一段时间,倒春寒来了,气温骤降,连续几日的瓢泼大雨,大家纷纷穿上了加绒的夹衣,要是在考试前受了寒,那可就不妥了。

  考试为了方便检查有没有懈怠,是不允许考生穿厚夹衣的,在这么寒冷的日子,只能受冻着去考试。

  叶溪一直祈祷气温赶快好转,和巷子里的邻居一起去烧了好几次香,不管有没有用,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温元之提前送来皮子,找人做了几件皮衣,给顾驰和李晟备着,可也只有外面薄薄的一层,勉强挡风而已。

  所幸老天爷神明,听到了大家的祈求,在考试前乌云拨散,露出笑脸。虽还有些冷,但还能承受,比前一段时间好多了。

  又是天蒙蒙亮,顾驰和李晟开始赶往贡院。

  世上总是不缺乏追名逐利的人,走到了举人这一步,还是有许多考生。许多四五十岁乃至白发苍苍的老举人,只要能走路、能下笔,不甘心止于此,都会继续考试下去。

  看着乌压压的一群人,顾驰吐出一口气,他就是这群人中的一员,要是这次没考好,又是三年的蹉跎。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 新电脑版   ,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本章节首发大侠文学,请记住网址(https://Www.daxiawx.Com)】